浙商银行迎来多事之秋,在多位原高管相继被查后,财新报道称,浙商银行又一位资深的原副行长近期“失联”。
1)名噪一时的“资本狂人”,原浙商副行长张长弓在2021年9月被查。据多家媒体援引数个渠道消息显示,张长弓⼀案已在今年10月下旬调查完毕后移交司法机关处理。据悉,他因涉案金额巨大,为求“保命”,举报了数位金融圈高官。
张长弓,2015年初加入浙商银行任副行长,长期分管资产管理、金融市场业务,曾是该行排名第一的副行长。
2015年-2017年是浙商银行业绩增速的“高光时刻”,尤其是2016年、2017年逆势猛增长。2018年10月,张长弓从浙商银行副行长任上离职。但是,在张长弓担任浙商副行长期间,市场最为关注的是该行于2015年为宝能系输送了高达130亿资金。
2)知道注意的是,比张长弓早4个月,2014年8月,沈仁康出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。两人共同见证了浙商银行规模突飞猛进,2015年资产规模突破万亿,而后的宝万之争、乐视暴雷均有浙商的影子,随后几年实现了A+H上市,2020年浙商银行跨入了“2万亿”俱乐部。
而就在2022年1月11日,距离退休年龄还有一年的沈仁康突然卸任董事长职务。2023年2月,沈仁康既被官宣被查。
3)2021年至今,浙商银行上演高层大动荡。2021年6月,浙商银行行长徐仁艳、副行长徐蔓萱和副行长、首席风险官刘贵山都提出了辞呈;9月,监事王峰辞职;2022年,副行长吴建伟辞职;2023年4月,刘龙辞去副行长、董事会秘书、公司秘书;12月,姜戎辞去首席审计官职务、解聘陈海强先生兼任的首席风险官职务、郑建明辞去该行副监事长、职工监事职务。
4)2024年8月16日,浙商银行隆重举行20周年行庆大会,但是,眼尖的人们发现,行长张荣森意外缺席。8月18日,据财新报道,浙商银行上演高层大地震,现任行长及重要分行干部被带走。同日,浙商银行发布了行长张荣森辞职的公告。
金石杂谈查询发现,浙商银行行长为张荣森,现年56岁,现任浙商银行行长、执行董事、党委副书记,同时兼任北京分行党委书记。此前他任职广发银行,并在广发北分担任要职,随后进入江苏北分,最高做到分行行长,2017年加入浙商,目前接近7年。
5)就在圣诞节,财新再度爆出,浙商银行再有原副行长失联。此人就是浙商银行原董秘、副行长的刘龙,他2014年11月就加入了浙商银行,随即担任董事会秘书,是排名第六的副行长,分管人事、董办和财务。也就是说他的加入时间和被查的董事长沈仁康、副行长张长弓基本在同一时期加入。
大家仔细看沈仁康和刘龙的简历就知道,一个曾任职衢州副书记,一个任职衢州审计局副局长。可以说,刘龙跟着沈仁康一起摸爬滚打的人。
根据公开资料,浙商银行是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,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业,总部设在浙江杭州,系全国第13家“A+H”上市银行。
根据官网,浙商银行在全国22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及香港特别行政区,设立了342家分支机构,实现了对浙江大本营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、环渤海、海西地区和部分中西部地区的有效覆盖。
在市场行情下行、银行让利、息差收窄的大背景下,浙商银行是股份制银行中少有的利润双位数增长且营收、利润双增的,其他股份制银行要么利润下滑,要么营收下滑。不过,虽然浙商银行业绩大增,但总体规模同业垫底。
2023年,浙商银行实现营收637.04亿元,同比增长4.29%;归母净利润150.48亿元,同比增长10.50%,而且浙商银行营收连续三年稳步增长;其他股份制银行这三年几乎都有所下滑,2023年招商银行营收下滑1.64%,中信银行营收下滑7.4%,浦发银行下滑8.05%。
净利润来看,浙商银行分别增长2.75%、7.67%以及10.5%,招商银行虽然稳定增长,但2023年增幅6.05%不足浙商银行,浦发银行业绩更是下滑近30%,兴业银行也下滑了15.61%。
不过,浙商银行的基金投资规模14.73%,而其业绩大幅增长背后应该和其金融投资重仓债券关系密切。
不过,时间来到2024年三季度,浙商银行业绩明显增幅放缓,营收增长5.64%,净利润增长1.19%,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.13%和10.54%。